【高新人才系列专访| 2025年第一期】在一线默默凿光的人——访安钢冷轧公司科研人才陈战锋

时间:2025-05-26 09:51 来源:安阳高新区组织人力资源局、汇达人才公司

【字体:

  

  在高端装备制造、电子科技、建筑工程、机械加工等领域,先进钢铁材料的精度直接决定着核心部件的寿命与安全性。在安钢冷轧公司,有一位名叫陈战锋的科研工作者,他通过对锥形辊参数调整、2000余组数据建模,突破了冷轧锥形辊技术壁垒,将无取向硅钢同板差从26μm压缩至5μm以下,成功跨入高精度硅钢生产梯队,该技术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本期专访,我们将走进他的科研世界,探讨中国先进钢铁材料的现状与未来。

【高新人才系列专访| 2025年第一期】在一线默默凿光的人——访安钢冷轧公司科研人才陈战锋

  【人物介绍】:

  陈战锋,1980年10月出生,研究生学历,现任安钢冷轧公司工艺技术专家,研究方向为硅钢技术,从技术员到技术专家,这条路他已走了17年。

  【获得的技术成果和荣誉】:

  获安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:《高纯度低能耗的硅材料的制备及绿色应用技术》。

  2024年获安钢科技成果3项,其中:二等成果1项《0.35mm以下极限薄规格镀锌板生产稳定性和质量提升研究》;三等成果1项;四等成果1项,排名第1。累计获得安钢科技成果26 项。

  2024年获得授权专利10件,其中:发明专利1件《一种毛面酸连轧热轧酸洗板的生产方法》排名第1。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7件。

  发表论文1篇:《超薄宽镀锌家电板生产工艺优化》,南方金属.2024(01)。累计发表论文9篇。

  个人荣誉:2016年被评为冷轧公司先进工程建设者,2017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,2018技术质量先进工作者,2021年被评为安阳市质量工匠。

  【对话陈战锋】

  Q1:您是如何走上科研这条路的?有没有某个关键人物或事件影响了您的选择?

  答: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的是材料加工专业,起初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想将书本上学到的东西真正地学以致用,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价值。钻进去就发现慢慢爱上了这种攻克和突破的成就感。

  Q2:科研工作往往需要长期投入,您是如何保持热情和专注的?

  答:我觉得长期做科研,最重要的就是热爱和心态!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事就会相对容易坚持和出成绩。我可以说算是比较幸运的,找到了自己感兴趣又相对擅长的领域。另一方面,就是决定做科研的人,一定要有甘于寂寞的平和心态。大家都知道做科研是比较枯燥的,周期很长,也可能回报会很慢,所以一开始就要做好很长时期都可能毫无进展,甚至颗粒无收的准备。但同时,科研的魅力也在于此,一旦有突破时,那种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。要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收获。

  Q3:您最引以为豪的研究成果是什么?能否分享一下背后的故事?

  答:在冷轧公司工作17年,经历过各产线的技术交流、协议签订、建设施工、投产验收和产品开发等,相对引以为豪的有酸轧模型研究、镀锌薄规格生产、硅钢退火涂层研究、板形和同板差攻关等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硅钢同板差攻关,在研究过程中,硅钢同板差一直攻不下来,同时也伴随着频繁轧制断带,断带对生产节奏影响非常大,曾想过放弃,但放弃意味着硅钢无法正常交付,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,最后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我咬牙坚持了下来。历经3年的艰苦攻关,硅钢同板差从20-26μm降低到现在的7μm以下,最近一次5μm以下合格率达到90%以上,成功跨入高精度硅钢生产梯队。期间用过平辊、窜辊、8次方辊型,一直到现在的锥形辊应用。同板差的降低是我们团队辛勤付出与公司领导大力支持的共同凝聚。

  Q4:您个人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?您认为未来5-10年,您的研究领域会有哪些突破性进展?

  答:结合冷轧现状,接下来会重点研究四大冷轧产品:工具钢、汽车钢、家电板和电工钢,分别对应冷轧相应机组。围绕产品的成分、性能、表面、尺寸、板形、同板差等深入开展工作。根据当前冷轧市场,未来5-10年产品性能将更加优异,如强度更高、韧性更好、断裂失效少。需要依靠相变改善性能的,不会通过添加合金成分调整性能。表面质量更加精细化,从普遍FB表面向FC或FD转变,甚至依靠放大镜检测表面纹路判级。尺寸精度高,约是国标规定精度的1/10。目前硅钢同板差5μm以下也是行业的最高水平,行业中做的最好的当属首钢,也是保持在5μm的水平,进一步降低硅钢同板差也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。

  Q5: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年轻人,您有什么好的建议?

  答:从事科研工作,最宝贵的是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,不要轻易放弃,坚持就会有成功!坚持个5-10年,有足够的知识经验的沉淀积累,现场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。更重要的是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,闷着头干事也是不行的,要经常反思和回想,可以悟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。

  【专访结束语】

  访谈尾声,陈战锋说:“企业科研人最骄傲的时刻,不是论文发表,而是看到自己的技术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,变成客户手中的订单”。这位始终穿着工装的技术专家,折射出企业科研人的共同特质:他们既是仰望星空的追光者,更是脚踏实地的耕作者。这些在一线默默凿光的人,正在用智慧与坚持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。